超硬核!昆侖綠建打造亞洲最大單體木結構建筑
430米全國最長連續瓦屋面建筑
國際一流商務會議中心
成都天府新區全新地域坐標
▲建設動畫(圖片來源:湯樺建筑設計)
天府之檐
構建成都平原延綿伸展的水平線
天府之檐作為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的最大亮點,是由國際知名設計大師湯樺設計,昆侖綠建智能制造的木結構建筑。在項目設計上,“天府之檐”沿秦皇湖東側展開,建構了一條長達430米、高26米、跨度19.6米的超尺度木結構空間,猶如成都平原延綿伸展地平線的截取,與CBD中心的“一帶一路”大廈形成“橫縱”的鮮明對比,共同定義天府新區未來發展的新格局、新氣象。
▲天府之檐長達430米(上為效果圖、下為實景圖)
天府之檐
傳統木結構語言的現代化表達
天府之檐以中國傳統建筑的抬梁式木構架為原型,完全遵循傳統建筑大木作做法,通過瓜柱抬梁(栿)而形成的殿堂式的傳統形制。在架構體系,空間構成上都遵序了中國古建筑的精髓,稍有區別的是屋脊的構成,天府之檐采用了唐代的叉手體系來承托屋脊,而非宋之后的叉手與脊瓜柱(又稱侏儒柱)同時承托的系統,建筑邏輯更加簡練和直接。
▲以傳統的抬梁式木構架為原型(上為效果圖、下為實景圖)
▲以中國傳統園林“雨霽飛虹”為意向塑造的建筑主入口
天府之檐
昆侖綠建智能制造打造經典項目
作為亞洲最大規模的單體木結構建筑,天府之檐建筑跨度大、承重要求高,工期緊張,設計中又運用了許多超前理念,給昆侖綠建智能制造團隊帶來了不小挑戰。
▲昆侖綠建拓普設計院
作為在現代木結構建筑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的老司機——昆侖綠建拓普設計院工業設計師張冬接到這個案子后既緊張又興奮,如何將這天馬行空的設計完美落地?張冬帶領團隊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優勢,將這個“龐然大物”化整為零,對整體建筑進行拆分設計。“為證明各節點的可行性,我們先做了1:1的節點小樣,與設計院進行反復推敲。”張冬表示“根據推敲結果,我們對節點進行了大量調整,并制作了1:5的建筑小樣進行試驗。最后,我們還制作了1:2的建筑小樣,以確保每一節點毫厘不差,讓整個建筑結構以最安全、最優美的形態呈現在大家面前。”
待所有節點確認完畢,昆侖綠建制造中心的現代化智能預制工廠就火速行動起來,木結構建筑結構配件、裝飾構配件、五金連接件等統統需在工廠預制完成。為保證品質,昆侖綠建創造性地首次采用國際先進的小型CLT加工工藝制作而成的三層正交結構實木板,保證裝飾包板后期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,最大程度上解決易變形開裂的問題;同時,由于天府國際項目木材用量高達4305立方米,昆侖綠建還升級了膠合木壓制工藝及節點鏈接方案,大大加快了生產進度。
▲昆侖綠建智能制造工廠
項目到了最后的組裝施工環節。昆侖綠建營運中心項目經理徐升陽則帶領工程團隊一頭扎進了現場,300多名工人在現場默契配合,晝夜不停加緊施工。“由于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規模宏大,工期緊張,施工難度較大。”徐升陽介紹道“我們項目團隊和一線工友都在日夜奮戰,與時間賽跑、與質量較勁。在最后沖刺階段,許多人幾個月來沒回過一次家,吃住都在工地上,當看到天府之檐一點點從藍圖變成了現實,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。”
如今,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已與西博城一期組成國內最大的會展會議綜合體,填補成都在國際會議接待硬件上的空白,并成為展示成都精神、彰顯歷史文化、體現時代特色的國際會議標志性建筑。
而作為幕后英雄,昆侖綠建也在用智慧與汗水,將光彩奪目的紙上藍圖,變為美輪美奐的現實,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!
本項目現為亞洲最大膠合木單體建筑,膠合木細部節點與鋼結構整合設計,在滿足國內現行公共建筑消防及結構等相關規范的同時,以卓絕的技術手段,展現蜀風雅韻的中國風范,再現中國傳統建筑精髓,用文化連接世界。
延伸閱讀:膠合木——天府之檐建筑材料
建設單位:萬科中西部城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、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
建筑設計:深圳湯樺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
監理單位:重慶賽迪工程咨詢有限公司
總包:中建三局成都分公司
施工圖設計: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木結構施工圖設計: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(集團)有限公司
木結構深化設計及智能制造:蘇州昆侖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